中国医改传播高峰论坛奏出医改传播最强音

发布时间:2017年12月12日发布媒体:医护到家

标签:

   12月10日,在2017中国医改传播高峰论坛上,来自各地的医改实践者、医改领域的学者、多家媒体的从业者齐聚一堂,交流医改宣传经验、传播医改成效、凝聚更多共识。

 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、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主持论坛时表示,2017年是我国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,完成医改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各级各类媒体深入基层,调查、发掘鲜活经验,宣传改革典型做法,让医改政策深入人心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成果,让医务人员倍受鼓舞,在全社会营造了有利于医改纵深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。

  新时代提出医改新要求

 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巡视员朱洪彪表示,经过7年的改革探索,我国如期在今年9月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,取得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大阶段性成效。自此,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,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,由单向突破转向综合推进,由试点探索转向制度建设。

  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,新阶段就要有新举措。朱洪彪认为,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下一步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,让价格逐步回归价值;深化药品领域改革,鼓励新药研发生产,规范流通秩序,促进合理用药,多措并举解决药品短缺问题;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紧紧抓住“三医联动”的牛鼻子,增强规范行为、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;让医务人员的薪酬与付出更匹配、更阳光,职业更体面、更有尊严;建立协调、统一、高效的办医体制,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 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、医改办主任于德志介绍,安徽省的医共体建设已经从2015年的15个试点县拓展到66个县,实现由要我控费向我要控费,由治病挣钱向预防省钱,由要我帮扶向我要帮扶,由无序就医向有序就医的转变;县内就诊率、居民报销比例也有明显提升。通过持续推进临床路径加病种付费改革,县级医院171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出院患者达60%以上。实现了群众就医负担和增长率都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,医务人员收入持续增长,医疗机构收入药占比持续下降。通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,安徽省医疗卫生行业在全省十大行业的第三方评价中,连续3年排在第三名,甩掉了过去倒数的“帽子”。

  信息化助力改善医疗服务

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,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行动计划的目标,就是要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、安全就医、有效就医、明白就医。3年来,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、各级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措施,尤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加大力度,开展预约诊疗、移动支付、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信息推送,患者看病就医流程更加优化,服务可及性不断提升,服务模式不断创新,第三方满意度明显提高。

  周长强介绍,截至2017年10月,全国共有4100余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,27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方式;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,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间。远程医疗已覆盖1.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,全国已经建设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342个,区域医学检验实验室689个,通过医疗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下沉,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、同质化的医疗服务。通过推行日间手术、专病门诊、多学科联合门诊等模式,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,其中全国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,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至12.8%,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
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表示,经过近40年的不断探索发展,信息化的作用从基础支撑逐步转向引领发展,健康医疗大数据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热点之一。张学高认为,我国医疗行业正经历着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变革,居民健康需求转向健康服务个性化、医学治疗精准化、就医问诊便捷化。医疗信息化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,实现模式创新和便民惠民相结合,推动个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连续服务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,还要紧绷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这根弦,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强化安全保障,加强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,及时有效应对安全威胁,筑牢信息化发展的基础。

  医改传播应成为决策参考

 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,开展医改传播大数据分析非常重要,因为只有被观察者在没有感觉到被观察时的言行才最真实,加之大样本的广泛覆盖性,使医改传播大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真实性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,公众关注的重点除了“住院”“异地就医”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医改政策之外,还包括“健康中国”“医院关系”等媒体报道、评论覆盖率较高的医改话题。

  刘远立认为,医改传播大数据分析提示,任何一项医改政策的出台,都要在满足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需求之间做出合理平衡;医改相关宣传报道也应有所取舍,“有些事要多做少说,有些事要多说缓做”。“影响获得感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期望值。”刘远立表示,提高医改获得感,还需要政策制定者和传播者合理引导公众预期,引导公众的贡献意识。

 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、医改办主任王建国认为,推进医改不仅需要顶层设计、勇气和干劲,同时也需要媒体的宣传、引导和解读,促进医改共识和经验的推广、学习。今后一段时间,天津市将把宣传工作作为医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讲好医改故事,让群众了解、让政府知情,让医改工作得到更多支持、理解和帮助。

  河南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张若石认为,衡量一个地方是否重视医改工作,最鲜活的标准就是能让百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和表达医改。河南省将继续加强医改报道的正面引导,凝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共识,让各项医改政策落地生根,让群众受益、满意、放心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,对于医改政策的研究,一定要有想法、有说法、有做法,并能为之坚持;政策理论不仅要讲得清、理得顺,更重要的是具有可操作性。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,需要多部门协助对实施效果做好评估,用老百姓能够听懂的语言做好医改政策宣传。

 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科技室主任陈芳表示,媒体不应放大医改中难免出现的不和谐“音符”,要寻求多方利益平衡点,做好政策解读工作。一方面要“顶天”,研别人所未研,察别人所未察,研判趋势,为决策者提供参考;另一方面要“立地”,结合百姓的需求和关切,共同书写中国医改的诗和远方。

  到百姓中捕捉素材

  《健康报》社总编辑、《中国卫生》杂志社编委周冰表示,医改不仅需要各项政策的协同推进,更需要相关各方各负其责、勇于创新,创造出、挖掘好、推广好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医改好经验、好做法。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,总结和推广成熟改革经验,不仅有利于突破利益藩篱,少走弯路、降低改革成本,也有利于充分保护好、调动好、发挥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。

 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,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深化医改是其中的重要内容。未来的医改宣传要做到政策解读更加科学、权威,需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相关媒体调研或新闻发布工作,也需要媒体进一步研究健康中国战略,研究和关心医改,把医改政策和百姓需求做准确的对接和通俗化的解读,使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在百姓心中落地。希望广大媒体能够积极参与健康知识传播,将健康知识的钥匙交到人民群众手中。在典型宣传中做到有血有肉、可敬可信可学,用人物的命运变化来反映改革政策的成效。

  《人民日报》高级记者白剑峰说,媒体应为改革者撑腰,帮助改革者破除舆论阻力。记者应深入基层,到人民群众中捕捉素材,唯有如此才能做到“心中有底气,笔下有灵气”。通过深入调查,抓住核心问题,出于善心、出于公心、出于良心、出于责任,为决策者出谋划策。

  《健康报》首席记者韩璐说,《健康报》始终把挖掘地方经验、推荐地方医改好样本作为重头戏来做。好报道可以放大经验,推动改革,甚至成为制度。医改进入新时代、新征程,医改宣传也紧随其后。行业主流媒体应发出主流声音,传播主流意见,解读好权威医改政策,讲好地方故事,表达好行业声音。

最新动态

商务合作
邮箱:yihudaojia@yihu365.com
电话:13269255295   18519378367
公司信息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
服务热线 400-800-6996在线时间 每日8:00 ~ 20:00

Copyright© 2017 北京快天使医护到家护理站有限公司 医护到家 京ICP备19003221号-4 隐私政策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进国际中心C座12层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110108MA00CNNP6D